IBM:第三次转型 重构生态链IBM

2009-05-12    来源:中国电子报    
IBM之所以有效避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保持利润的高增长,完全得益于几年前开始的战略调整。在业界所有企业都忙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际,IBM又于去年年底悄悄启动第三次产业转

IBM之所以有效避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保持利润的高增长,完全得益于几年前开始的战略调整。在业界所有企业都忙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际,IBM又于去年年底悄悄启动第三次产业转型。

不久前IBM公司公布了2008年财报,全年收入为1036亿美元,较去年增长5%,利润大幅上涨,增长超过了18%。财报显示硬件部门的收入下降,而最大的利润增长贡献部门来自软件和服务部门,增幅分别超过了11%和9%。IBM从几年前开始进行全面转型,从“硬件+软件”转型为“硬件+软件+服务”。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制造和硬件为重点的IT公司都遭遇重创,服务成为产业利润增长的亮点。目前看来,IBM之所以有效避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保持利润的高增长,完全得益于几年前开始的战略调整。在业界所有企业都忙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际,IBM又于去年年底悄悄启动第三次产业转型,在“智慧的地球”的旗帜之下,IBM开始向“非IT领域”演变。应该说前几次产业转型,IBM从未失手,但正进行的第三次产业转型,IBM需要重构全新的产业生态链,因为跨度大,且全球经济正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将使IBM第三次转型之路面临重重阻力。

第三次转型旨在“智慧的地球”

从2008年年底开始,IBM在全球释放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2009年IBM将在全球推出全新战略理念“智慧的地球”。为此,IBM提前两年进行全方位的战略部署、调整。

这一次全新战略理念的提出,对于IBM来说意义远远超越了前几次的“e-business”、“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停止空谈 开始创新”等理念的意义。IBM“城头变换大王旗”的背后,预示着将推动一次具有颠覆性的产业转型,IBM将从沿袭了近100年来只专注于“企业级的商业机器”的公司演变成为一个关注“企业、环境、地球、人”的公司。如果把IBM从专注硬件变身为“软件+硬件”视为大象的第一次转身,而从“软件+硬件”变成“软件+硬件+服务”看做是第二次转身,那么这一次将是IBM的具有颠覆性的第三次产业转型,IBM将与非IT产业进行更多整合。IBM要给地球上每一个看似无序的“物件”全部嵌上智能的“大脑”和“心脏”,这并非好莱坞的科幻电影,而是IBM这个企业在即将开启的下一个百年的重要使命。

IBM这一次“猛”地转身并非没有预兆。2008年春天,在IBM宣布进入关注民生的“双五”之时就已经露出了端倪,从那时开始,IBM已经把视线从“商业机器”延伸到了“医疗、食品、能源、淡水”等等领域。而这次的转型用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的话说:“IBM将关注人从出生到结束的一切活动,包含此过程中的教育、娱乐、生活等等的民生需要,IBM变得更有‘生命感’了。”

在“智慧的地球”的概念中,IBM称世界不仅在变得更小、扁平,而且会变得更加“智慧”。“智慧的地球”是由智能化的各个行业、各个社会层面、各个组织机构甚至个人组成的。基于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和计算技术,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

转型面临巨大挑战

毫无疑问“智慧的地球”是一个美好的蓝图,它把所有IT产业的视线从追随了多年的“0101”式高速运转的平台拉到一个另外的视角上:从人本、从环境、从最根本的出发点重新审视我们的产业:人类需要建造一个智慧的、环保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地球,在这样的目标下,IT可以做什么,IT产业应该怎么做?

IBM提及的“智慧的地球”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应该说后两个特征“互联互通”、“智能洞察”相对容易实现。IBM在所从事的近100年的事业中,主要从事的就是把数据“智能化”,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而“互联互通”是可由IBM等一批IT公司联合通信厂商一起来实现的。只有第一个要素“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将成为头号挑战。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或者称之为“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的话,那么“结构化”、“常态化”的数据我们相对好采集、好感知,但是对于“非结构化”、“非常态化”的数据,则非常难以采集,而这些数据将占据这个地球的绝大部分,这也将是“智慧的地球”概念下最难完成的部分。笔者在2009年1月份独家电话采访李实恭博士,他证实了笔者的判断:非常态、非结构化的数据采集将是最难的课题。而这一部分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非IT企业的参与,需要大批产业合作伙伴的共同合作,构建一个更庞大的“智慧的地球”产业生态链。

李实恭认为,推动“智慧的地球”从蓝图变成现实,首先要解决“认知”的问题。对“智慧的地球”的推动并非IBM一家企业可为,需要大量来自IT和非IT界的产业合作伙伴,需要大家的共同推动,需要大家拥有“智慧的地球”这样的共识。其次,需要“开放”的态度。正因为并非一家企业可以完成,也没有哪个企业会是绝对的主导,甚至并非仅仅依靠IT产业就可完成,它需要更多的非IT产业者的参与,构成新的产业生态链还需要所有的合作者都拥有开放的心态。再次需要更多的“铺垫与探索”。因为基于“智慧的地球”有非常多的合作、研发等等不会在短时间就能见到效益,所以需要大家共同投入做复合研发,包括商业模式的建立等等。

对于IBM来说,要面临几方面的挑战:首先是需要大规模地进行理念的传播和呼吁,吸引更多的产业合作者与社会的参与和认同,而这其中尤为困难的是邀约非IT产业的参与和认同。其次IBM与合作者需要有非常多的复合性的研发投入不会立刻见到效益,这对于IBM和合作者来说,都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气魄,除了IBM还有谁愿意做另外的“吃螃蟹者”?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每一笔钱都需花得锱铢必较。

也许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企业履行作为地球公民的社会责任。在气候越来越变热、资源越来越困乏的地球家园上,企业在利益与责任的天平上都需要调整。对于IBM的这次转型,李实恭说:“让我们感觉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也更有生命感了。”其实这也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正在投入和加入到这场让地球更加智慧的旅程上。

IBM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无论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是带动世界的脚步”,而IBM这次迈出的巨大一跨步,其意义将超越了以前所有的“脚步”,成为改变世界的革命性的一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