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四要素通往基础架构云IBM
在科技企业发展史上,每当一波新的技术浪潮袭来,总会看到新的企业异军突起,但也不乏老牌巨头依旧统领风骚,行业地位难以被超越。
以大热的云计算为例,这几年各个IT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向“云”靠拢,市场上各种与云计算相关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也日渐丰富。不过,IT咨询公司BTC Logic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宣称,多年来一直被视为“IT巨人”的IBM依旧是云计算领域的“领头羊”。这种评价是否客观?IBM在云计算上到底有什么优势?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本文将试图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
RISC服务器虚拟化王者
众所周知,虚拟化是通往云计算的必经途径,而IBM作为“虚拟化鼻祖”,从事虚拟化的历史已超过四十年。世界上第一台采用了虚拟化技术的计算机IBM 7044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IBM在Thomas J.Watson实验室设计和实现的。虽然这只是一个研究项目,但由于它使用了分页、虚拟机和计算性能测试等先进技术,对此后虚拟化技术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如今,IBM从大型服务器虚拟化到应用虚拟化都有相应的产品,能够向用户提供比较全面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IBM已经在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体系架构上实现了从芯片级、系统级到应用级的全方位虚拟化技术。要知道,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虚拟化厂商,例如VMware、微软、思杰等,提供的都是采用CISC(复杂指令集)架构服务器,即通常所说的x86服务器上的虚拟化技术。然而,银行、电信、电力等众多大中型企业用的最多的还是RISC架构的服务器。例如IBM的POWER服务器等。而且,也恰恰是这些大中型企业具有较为强烈的自建私有云的意愿和需求。可想而知,由于拥有大型主机(System z)和小型机(Power Systems)服务器虚拟化技术,IBM在虚拟化和云计算方面具有其他虚拟化厂商难以比拟的优势。
今年9月,在成都举行的“2010 IBM虚拟化与云计算高峰论坛”上,IBM的工程师跟用户大量分享了IBM在System z和Power Systems虚拟化方面的技术细节。例如,单台具有z/VM 和LPAR(逻辑分区)的System z可以整合一个数据中心的各类应用,可运行上千台z/OS、z/Linux和TPF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可拥有多达25576个配置。而PowerVM技术可以使Power Systems提供本地基于硬件的虚拟化和整合,并比VMware环境节省34%的IT成本。值得注意的是,PowerVM还具备x86 Linux直接兼容的能力。传统的在x86平台上运行的Linux系统可以不改代码运行在PowerVM环境中,相对于Power Systems自身的Linux系统,性能衰减只有10%。
IBM专家建议用户,部署云计算时,应慎重选用虚拟化技术,因为虚拟化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取更灵活的资源使用服务、不中断业务的设备更新和系统扩展及更快速的服务交付,对实施云计算的成败具有关键意义。
四要素通往基础架构云
然而,在将传统IT架构改造为云平台的过程中,异构平台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即在用户的数据中心里,从服务器角度来看,不仅有大型主机、Power Systems,还可能有x86服务器;从存储角度来说,所使用的存储阵列产品也可能来自多家厂商。这也是在“2010 IBM虚拟化与云计算高峰论坛”上被参会用户屡屡提起的一个问题。
对此,IBM系统与科技部大西区总经理朱国良表示,尊重用户的选择,保护用户投资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虚拟数据中心资源的管理也是任何云计算厂商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IBM与VMware、微软、红帽等众多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如今,IBM虚拟化管理软件平台能够管理云计算中心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具体来说,硬件包括IBM大型主机、Power Systems、x86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软件可以包括各种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及应用。例如 AIX、Linux、DB2、WebSphere、Lotus、Rational等。而BTC Logic在研究报告中亦认为,IBM的WebSphere CloudBurst Appliance在云管理领域内表现最佳。
不过,将数据中心资源进行虚拟化整合与管理,还只是通往“云”的环节之一。根据这几年来部署云计算平台的实战经验,IBM总结出构建基础架构云(IaaS)的四大关键要素(具体如附文所示),分别是资源整合、管理工作负载、流程自动化和优化服务交付。IBM系统与科技部全球系统软件市场及销售副总裁Inna Kuznetsova表示:“不管用户处于云计算的哪一个阶段,IBM都能提供相应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有能力陪伴用户全面走向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