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架构调整 蓝色巨人的新难题IBM

2016-01-08    来源:一财网    编辑:赵陈婷 霍光
被称为“蓝色巨人”的IBM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一直热衷并引领出提出各种新式概念。

  IBM已经连续四年业绩下滑。一位接近IBM的人士表示:“作为上市公司,面对不断下滑的业绩,公司管理层势必要给投资者一个交代,这次架构调整,也会有部分原因是来自投资者的压力。”他认为,IBM目前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

  1月7日晚间,IBM大中华区的员工邮箱收到了一份来自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GinniRometty)的最新视频链接,确认了架构调整情况。

  这个长达7分钟的视频里,这位IBM的女掌门人在简单回顾了过去三年IBM在转型上做出的努力之后,直截了当地宣布IBM将转型成为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公司(Cognitive Solution &Cloud Platform Company)。

  不过,并不像一些自媒体所写的,IBM会“放弃咨询”。针对外界传闻的IBM的GBS(全球业务咨询)和S&D(销售部门)将整合为GlobalIndustries、其他部门将整合进IBM Cognitive Solution以及IBM Cloud部门的说法,IBM大中华区企划传播部总经理申小乙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并不存在取消部门的情况,GBS等部门依然将作为独立部门存在,只是汇报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未来,行业在IBM会成为一个更重要的维度。”

  另一位IBM内部的人士则表示,架构调整正是为了更好地整合IBM部门和资源,利用云、大数据分析、物联网、认知计算等新兴技术,让咨询更贴近客户。

  在此之前,IBM已经连续四年业绩下滑。一位接近IBM的人士表示:“作为上市公司,面对不断下滑的业绩,公司管理层势必要给投资者一个交代,这次架构调整,也会有部分原因是来自投资者的压力。”他认为,IBM目前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IBM的一些产品很酷,但并未给公司带来与之价值相符的收入。”

  矩阵的翻转

  “有人把这次架构调整和当年郭士纳时代的大调整相提并论,是言过其实了。”一位接近IBM人士向记者表示。“在过去的四年里,IBM的业绩确实一直在下滑,公司也确实存在冗余的情况,但郭士纳时代,IBM财务上巨额亏损,管理上也出现致命的问题,产品无法传达到客户手中。而现在IBM财务依然健康,与客户关系也还算稳固。IBM的问题是,如何找到一个新的、能落地的产品去刺激客户的需求,从而实现新的增长。”

  “IBM内部其实一直都有‘矩阵’式的管理架构。”前述接近IBM的人士谈及IBM的架构调整时,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比如,大中华区GBS部门的一个针对金融行业的经理,他正式的汇报关系是与GBS部门的负责人,但他同时也会和行业销售部门(ISU)的金融行业负责人保持沟通。”

  “毫无疑问,矩阵式的架构或许会带来一部分交叉和冗余。一些比较大的客户,或许会有若干来自不同部门的客户经理都在与它保持联系。”该员工表示:“不过整体看来,这个体系的运转还是较为顺畅的。IBM的问题在于,目前它还没有找到方式,让其最新的技术和产品真正影响到用户。”

  申小乙表示,IBM架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行业在IBM的维度中,会更加重要。这也意味着,IBM可以更好地用其行业知识和技术力量来改变客户的生产方式。

  这也许意味着,IBM各个产品部门的汇报方式会更倾向于横向——向行业部门对应负责人的汇报或许会重于向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汇报。不过,IBM并未透露更多的调整细节。

  可以看到的是,过去的几年间,IBM一直希望用其超级智能——Watson所代表的认知计算构成的上层环境,和以云为核心的基础架构来重构其客户的生产环境,然而收效甚微。“Watson确实很让人激动,然而当你埋单时,你会发现,不知道如何把它用起来。”一位IBM员工指出问题的症结:“作为IBM最大的市场,IBM的尖端科技至少在中国,还没有找到用武之地。”

  尴尬的IBM

  被称为“蓝色巨人”的IBM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一直热衷并引领出提出各种新式概念。

  “IBM基本上每隔1~2年就会提出一个让大家耳目一新的概念。2000年之前,IBM曾提出过‘e-Businessondemand’(随需应变)等曾经成功引领时代科技步伐的概念,但近些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等概念反响并不太理想。”一位接近IBM的人士这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而在此之前的2013年年底,IBM提出了CAMSS(Cloud云计算、Analytics大数据分析、Mobile移动、Social社交和Security安全)公司转型战略。在2015年2月底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公司年度投资者大会上表示,IBM还计划到2018年公司将从CAMSS中获取400亿美元的营收。

  但提出CAMSS概念两年后,罗睿兰如今提出的新的IBM转型方案显然更侧重于此前CAMSS中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

  在罗睿兰的上述视频中,认知计算中所涵盖的大数据分析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代表着IBM在认知计算领域最核心的技术Watson(沃森)在罗睿兰的上述讲话中被她反复提及。

  Watson一战成名,是在2011年2月的美国问答节目《危险边缘》上。在这次节目中,Watson战胜了这一节目的两位冠军选手,这被和1996年同样来自IBM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相提并论,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Watson从属于IBM认知计算部门。IBM的概念中,认知计算其实是指与传统的计算不同,计算机可以读懂自然语言,进行自主的学习、分析、预测,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能够学习改变了计算机工作的方式。例如,Watson曾经通过阅读超过7万份医疗文献,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和癌症之间的关系,这一成果已经被用来改变癌症治疗。”一位IBM员工对公司的产品充满自豪。

  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1月,IBM成立了以Watson命名的业务集团,这样的业务集团在IBM之前历史上只有三次,都设立于转型的关键时期。

  2014年9月,IBM发布了WatsonAnalytics。按照IBM方面的表述,WatsonAnalytics实现了基于自然语言的认知服务,可以为商务人士即时提供预测和可视化分析工具。

  这一次,IBM首次将认知计算明确地放在了公司转型战略的首位。按照罗睿兰在上述视频中的表示,认知计算背后IBM将在包括物联网、医疗等多种领域提供数据分析甚至是决策的服务。

  而罗睿兰在CES展会期间发表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还分享了Waston目前的一些用户,包括日本软银集团开发的Pepper机器人。

  “以后它将被称作‘Watson支持的Pepper机器人’。”据罗睿兰透露,与软银集团的合作还包括教会Watson以日语思维来思考问题。

  不过,对于中国市场,Waston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落地问题?

  “尽管不少国内客户对Waston的技术很感兴趣,IBM通过云平台的方式提供Waston服务与中国“数据不离岸”的相关规定存在矛盾,Waston业务至今还不能在国内落地。”一位IBM大中华区的员工这样解释道。

  而另一位员工的表述则更为尖锐:“目前看来,Waston落地没有合适的着陆点。IBM的中国的重要客户都在行业内占据着支配地位,他们并没有动力用Watson去改变什么。‘这东西很酷,但有什么用?’是他们的口头禅。”

  此外,在云计算领域,罗睿兰在上述视频中强调未来所有的中间件都要在云上提供服务。而这背后,除了此前的一系列收购,IBM也已经在云计算业务在中国落地上做出不少努力。

  2015年12月,IBM发布了Bluemix云平台本地版本BluemixLocal,这是继IBM宣布与世纪互联合作之后再次为中国企业所量身制定的创新云平台。按照IBM方面的表述,BluemixLocal可以帮助开发者安全且快速地构建各种应用,并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本地环境中灵活的部署这些应用。

  但即使如今,IBM的混合云除了要面对亚马逊AWS云服务的激烈竞争,还有国内云服务厂商的冲击。

  而来自业界的担忧是,相比微软在云计算业务上的转型,IBM的云计算业务走得有点太慢了。

  “相对于认知计算来说,云计算只是底层的基础架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当然只是‘相对’。”前述IBM员工表示:“事实上,云计算已经逐步变成并不那么前沿的科技,利润率也在不断降低,IBM真正发力的环节,还是会在认知计算上。”

  IBM真正的对手是时间。认知计算真正发光发热或许还需要三年甚至五年,而已经连续四年业绩下滑的IBM势必承担更大的压力。对未来几年的情况,前述接近IBM的人士表示:“目前看来,外部环境依旧困难,而在基础架构层面,IBM面对来自亚马逊、微软以及众多国内厂商的竞争。认知计算带来的增长并不能一蹴而就,IBM或许还将面对一段时间的业绩压力。”不过,他对前景表示乐观:“IBM技术和产品还是有优势的,Watson是个好产品。”

  一位IBM内部人士表示,Watson在中国的落地已经被提上重点日程,2016年3月或许会有更多举措提出。在这一IBM最重要的市场上,这场争夺制高点的战役的成败,或许会直接影响到IBM的未来走势。

1
3